“城中村”变身联体小洋房,居委书记充当“老娘舅”化解“抢房大战”!
与龙华烈士陵园一墙之隔的龙华新村,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总建筑面积约2.6万平方米。曾经是“龙华兵工厂” 的家属区,居住的大多为职工和家属。在本轮旧改前,龙华新村有住房24幢。其中8幢为售后公房,16幢为公有住房,有居民530户约2200人。
看着如今一排一排矗立在那儿的二层联体小洋房,规划有序的道路和停车位,绿意盎然的中央花园,很难想像这里曾经是一个“土味”的城中村,不仅有居民“开荒辟土”种蔬菜,还有人养了鸡鸭“自给自足”,由此得了“鸡鸭村”的外号。
“修管并举”推进旧改
旧改初期,龙华街道相关领导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,居民们各有各的想法,改造意愿普遍不是很强烈,矛盾主要集中在:一是小区呈现出“五多”的特点:贫困人员多、“两劳”人员多、家庭矛盾多、大病人员多、违法建筑多;二是旧改房屋性质既有售后公房、使用权房,也有军产房;三是居民们普遍希望通过土地征收方式改变现状。
每个小区的条件不同,龙华新村的旧改就是依靠居委会与居民多沟通,既要踩牢红线,更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居民的利益和诉求。
龙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菊玲告诉记者,2020年8月25日从一街之隔的强生花苑来龙华新村上任后,她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地看了小区的每个角落,真的是大受震撼。
当时厂里为了解决这些职工的一些困难,让他们在空地里自己搭房子,甚至有住在4层楼的居民到底楼建造独立个体的违法搭建。这里的违建最小的房龄都是20岁以上,最晚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搭建的,这批存量违章解决起来是非常难的。甚至还有1930年左右造的马圈,居民稍微改建一下就变成一楼的平房。
“旧改不是拆迁,不能一拆了之;旧改还要回搬,凡事须谋长远。”针对这一远虑,龙华街道坚持修管并举,守法治底线、讲公序良俗、谋长治久安。
守法治底线。通过党务公开、居务公开、旧改方案公开、补贴标准公开、摇号选房公开等方式进行“透明旧改”。同时以拆违为突破口,依法解决占用公共区域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173处违章建筑全部清零。
讲公序良俗。面对多样诉求和复杂矛盾,在法治前提下,既维护居民的尊严,又维护亲情关系,还维护公共服务秩序。
谋长治久安。借旧改契机,谋划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在硬件上,增量配备邻里汇、地下停车库等公共服务设施;同时开展居民协商,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、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等,推进“软法治理”,打造具有样本意义的“熟人社区”。
解救“保健品老人”
旧改二期的居民里,有一位“保健品老人”,住在居委会对面,时常来串门。家里货架上满满都是过期的保健品。因为手里的钱都买了保健品,无法正常生活,老人的儿子媳妇一家,都搬到了外区,也不与老人来往。
每次谈旧改签约,老人的手机一直不停响,都是保健品公司打来的。吴菊玲知道,如果直接对老人说,你不要相信这些保健品公司,老人根本不会理他。于是有一次她就冒充老人的干女儿去参加了保健品公司的会,刚坐下没几分钟,就被请出了房间,不让她参加。她只能坐在外面等老人出来。在回家的路上,老人提着一桶油一袋米,告诉吴菊玲,打算买2800元骆驼奶粉。吴菊玲对老人说:“我今天没有带着党徽,也没有告诉他们我是什么人,为什么我不能听,就因为我年纪比你们轻,我的思路比你们清晰一点。你今天拿了一桶油,一袋米,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买骆驼奶粉的钱,够买多少米和油啊?”
不久后,平安银行来电话催账了。老人为了买保健品,不仅花光了每月退休工资,还向银行贷款6万元,由于每月都无法按时还贷,还产生了额外的滞纳金。吴菊玲得知老人在平安银行买过一份价值10万的理财产品,且身故后要由孙辈才能领取,在她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导下,老人终于同意把理财退了,先把银行的贷款还掉。
吴菊玲说:“老人对于保健品真的是深信不疑,最终促成老人不再碰保健品的,是老人的亲姐姐突发高血压离世。由于家族遗传,老人本身也患有高血压,姐姐的突然去世,对他打击很大,我马上带着他去医院就诊。在医生的悉心照护下,血压降了下来,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,也逐步稳定了下来。”
“保健品老人”终于意识到,有病看医生,保健品是治不了病的。为了让生活恢复正常,老人把身份证和银行卡都交给了吴菊玲,请她代为保管,与此同时,二期旧改的租房补贴也到账了。
为了让老人在过渡期能有人照顾,吴菊玲帮忙联系了一家养老院,定期跟踪老人的生活状况,每月的收支也由她一手操办。春节前,老人的账户终于有了8万元存款。吴菊玲联系了老人的儿子和媳妇,并把银行卡和身份证交给了他们,希望他们能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。媳妇当场表示:老人的钱,会留着给他们搬回来时装修用,再留一部分给他们看病。
化解“抢房大战”
被吴菊玲戏称为“抢房大战”的居民家庭内部分房矛盾,主要原因是龙华新村存在“一户多家庭”的现象。“有不少是在签约后才冒出来的。比如,老大住在这里,老二在外面不知道这里的情况。老大很爽快就签约了,拿了过渡费、评估费,等新房子造好要回搬的时候,老二发现自己亏了,要求搬回来住。”
吴菊玲说:“这次旧改的难点就在于一户只能给一套房,但一套房解决不了2户甚至3户人家的居住问题。目前我已经调解成功5家,从30万到190万元不等买断居住权,在亲情没有破裂的情况下把问题解决。剩余几户人家还在调解中。”
二期有一户人家,老两口和独身的女儿、儿子一家三口,共6个人住在一起。以前在二楼违章搭建了阳光房,楼上楼下分开住,互不干涉。在旧改的时候,就遇到问题了。
老两口一直是由女儿照顾的,儿子一家三口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,但从不分担家务。老两口作为承租人就提出来,希望和女儿一起居住,百年以后将房子留给女儿。
吴菊玲就劝老人:“女儿孝顺,房子留给她是没错。但你女儿没有后代,我们这个房子没有继承权,只有户口在里面的人可以继续承租。你现在可以把承租人改成你女儿,儿子一家三口户口还在,等女儿以后百年了,儿子的小孩还能承租。你现在口口声声说要把房子给女儿,会造成兄妹间矛盾的。”
吴菊玲主动提出来主持公道,旧改后分到的一套房,由老两口和女儿继续居住,补贴儿子一家三口搬出去的费用,老两口就由女儿照顾颐养天年,儿子一家的户口依然留在这里。
“签约只是开始,搬走才是真实的第一步,能够顺利地回搬才是真正的旧改完成。”吴菊玲说:“我们的旧改和普通的征收不一样。我们的居民最后都要实打实地搬回来居住,因此旧改期间不能有任何糊弄、隐瞒、夸大或虚假承诺,居民家庭内的矛盾只要找上居委会,我们就要认真想办法解决,我们答应居民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兑现。”
如今,龙华新村除了1栋6层楼没有交房以外的,其他房子的钥匙都已交给了居民,有些已经装修完搬回来了,有一部分还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。在不久的将来,龙华新村的邻里汇里,将设有龙华社区医院的一个分站,为居民提供配药、打点滴的服务;此外,还将会有康复理疗、老年人就餐、日间照护等功能。让社区居民除了回家睡觉,还可以在这里和老邻居们唠嗑一整天。
就在记者要离开龙华新村的时候,听到一位老人喊住了吴菊玲:“吴书记啊,邻里汇啥辰光开门啦?”吴菊玲笑着说:“快了快了,装修好就请你们来玩!”
猜你喜欢:
记者:王洁敏
编辑:宁平英
校对:王冰倩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